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喷涂聚脲防水层
暂行技术条件
(报批稿)
二○○九年四月
目 录
前 言
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防水层是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技术手段。既有桥梁由于桥面防水失效造成桥面板渗水、钢筋锈蚀的事例很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条件是根据客运专线对桥梁结构耐久性的要求、无砟轨道桥梁构造特点以及喷涂聚脲防水层的使用经验,并依据该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而制定。
本技术条件编制中参考既有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铁路聚脲防水层的技术条件和使用情况,结合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特点,对京沪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采用聚脲喷涂型防水层时,在原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检查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本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青岛理工大学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
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无砟混凝土桥防护墙以内的桥面,规定了喷涂聚脲弹性涂料及成膜后的主要技术指标、基层处理要求、喷涂设备要求、施工关键工艺要求、质量及验收要求、搭接施工要求、维修要求以及保修要求。
下列标准及设计规范、规程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条件中引用而构成本技术条件的条文。在本技术条件颁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9265-1988 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
GB/T531-2008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GB/T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GB/T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2790-1995 胶粘剂180度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
GB/T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16777-2008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18244-2000 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
GB/T1689-1998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 (用阿克隆磨耗机)
GB/T6753.1-2007 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
GB/T1728-1979(8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6742-2007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14522-2008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 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
GB/T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GB/T1768-2006 色漆和清漆 耐磨性的测定 旋转橡胶砂轮法
GB/T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5210-2006 色漆和清漆 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GB/T9274-1988 色漆和清漆 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1725-2007 色漆、清漆和塑料 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12009.3-1989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醋粘度测定方法
GB/T 4472-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
HG/T 2409-1992 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测定
GB/T 12008.3-1989 聚醚多元醇中羟值的测定
GB/T 606-2003 水分测定通用方法卡尔·费休法
GB/T 12008.8-1989 聚醚多元醇的粘度测定
GB/T 4472-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
GB/T 7193-2008 不饱和聚酯树脂试验方法
GB/T 9736-1988 化学试剂酸度和碱度测定通用方法
国标《喷涂聚脲防水涂料》报批稿
TB/T2773-1997 铁路钢桥用面层、中间漆供货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7】124号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
ASTM-D-4541 用便携式附着力试验仪测定涂层拉开强度的方法
ASTM-D-6979 高氯酸-乙酸滴定法测定总胺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喷涂聚脲防水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JGJ/T xx -20xx
下列名词和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喷涂聚脲防水层:
喷涂聚脲防水层由底涂、喷涂聚脲弹性防水涂料、脂肪族聚氨酯面层组成。
3.2喷涂聚脲防水涂料: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包括喷涂(纯)聚脲(俗称纯聚脲)防水涂料和喷涂聚氨酯(脲)(俗称半聚脲)弹性防水涂料。
3.3喷涂(纯)聚脲防水涂料:
喷涂(纯)聚脲(俗称纯聚脲)防水涂料是一种A、B双组份、无溶剂、快速固化的弹性防水材料。A组份是由端羟基化合物与异氰酸酯反应制得的半预聚物。B组分是由端氨基树脂和端氨基扩链剂组成的混合物,并不得含有任何羟基成分和催化剂,但允许含有少量颜料及分散的助剂。A、B组分在专用喷涂设备的喷枪内混合喷出,快速反应固化生成弹性体防水膜。
3.4喷涂聚氨酯(脲)防水涂料:
喷涂聚氨酯(脲)(俗称半聚脲)弹性防水涂料是一种A、B双组份、无溶剂、快速固化的弹性防水材料。A组份是由端羟基化合物与异氰酸酯反应制得的半预聚物。B组分是端羟基树脂或端氨基树脂与端氨基扩链剂组成的混合物,在B组分中可以含有用于提高反应活性的催化剂,允许含有少量颜料及分散的助剂。A、B组分在专用喷涂设备的喷枪内混合喷出,快速反应固化生成弹性体防水膜。
3.5半预聚物:由过量的异氰酸酯与端羟基化合物反应制得的一种高NCO(异氰酸根)含量的液体;
3.6底涂:涂装在混凝土表面,起到封闭针孔、排除气体、增加聚脲与基层附着力的一种涂层材料;
3.7基层:经过抛丸、修补处理的混凝土桥面。
3.8面层:涂装在芳香族聚脲表面,起到耐磨、装饰、防变色、防紫外线老化、防粉化,保护聚脲防水层的作用并且便于重涂的一种涂层材料。
3.9露点温度:
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即空气中的水蒸汽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露点温度。相关对照表请参阅附录5。
4.1喷涂聚脲弹性防水涂料
4.1.1 (纯)聚脲材料含有端氨基聚醚,化学活性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适合于复杂气候、环境的施工;且不含任何催化剂,其耐老化性能优越。
喷涂聚氨酯(脲)防水涂料仅适合于干燥、温暖环境中的施工,施工时温度宜在10~35℃、相对湿度宜在75%以下。当在此范围以外选择喷涂聚氨酯(脲)防水涂料施工时, 应通过现场试喷涂来确认其适应性。
4.1.2 施工前应对其双组份进行识别、检测或产地证明审核,确认喷涂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4.1.3 喷涂聚脲弹性防水涂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见表4-1的要求。
4.1.4 喷涂聚脲弹性防水涂料应选取除黑色外的其它颜色,宜使用深灰色。
4.2基层处理底涂
4.2.1 底涂用作粘接混凝土基层与聚脲涂层,应有良好的渗透力能够封闭混凝土基层的水分、气孔以及修正基层表面微小缺陷;同时能够与混凝土基层及聚脲涂层有很好的粘接作用。
4.2.2 底涂应具备的性能: 与基层及聚脲涂层粘结力强、对混凝土基层渗透率高、封闭性能好、固化时间短,可在0℃~50℃范围内正常固化。
4.2.3 底涂可采用环氧及聚氨酯两种材料, 一般可分为低温(0~15℃),常温(15℃~35℃)和高温(>35℃)型,选型应根据桥梁防水施工所处地域环境的气候条件确定,并且能够适用于潮湿基层。基本性能应满足表4-2的要求.
4.2.4 每平米底涂用量不宜低于0.4kg。
4.3脂肪族聚氨酯面层
4.3.1 脂肪族聚氨酯面层
应用于桥面暴露部位。
4.3.2 脂肪族聚氨酯面层特性
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3的要求。
4.3.3 脂肪族聚氨酯面层厚度:
每道干膜厚度不小于50微米,且涂刷两遍以上,总厚度大于200微米。
4.3.4 脂肪族聚氨酯面层应选取除黑色外的其它颜色,宜使用中灰色。
4.4搭接专用粘结剂
防水层进行搭接施工时,两次施工时间间隔超过6小时后采用的一种增加聚脲层间粘结力的一种溶剂型聚氨酯类粘合剂。搭接专用粘接剂的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4的要求。
……………………………
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