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石头漆涂料的施工工艺及特点
罗为军1, 韦 芊2 , 黄 暄3
( 1. 柳州市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 广西柳州545001; 2. 柳州化学工业集团公司, 广西柳州545001;3. 柳州市政建设监理中心, 广西柳州545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各种涂料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在建筑涂料方面, 已由前些年的多彩涂料发展到目前的乳胶漆、石头漆等. 水性、环保已成为涂料发展的主流.根据1998 年建设部发文( 建设部公告10 号—— 关于推广应用住宅建设新技术、新产品的公告) 通告, 今后在建筑外墙上, 重点推广使用水性、环保、节能、厚型、硬度高、复层、超耐火性、耐水, 使用寿命7~15 年的新型建筑涂料, 而这一切恰恰是石头漆具有的优点.目前, 以乳胶漆为代表的建筑涂料, 施工厚度薄, 耐水性差, 由此造成不抗污、不能反复多次擦洗、不能抵抗外力冲击、耐火性不理想, 无法成为外墙装修的主流产品. 而丙烯酸石头漆所具有的优点, 将保证其在今后一个时期内, 成为建筑外墙涂料的首选材料.
1 丙烯酸石头漆涂料简介
丙烯酸石头漆涂料是以丙烯酸和甲基丙酸及其酯类单体为原料, 试制丙烯酸乳液, 再以该丙烯酸乳液和无机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膜物质配制成的有骨料的新型建筑涂料.丙烯酸石头漆具有以下特点: 质感好, 富于表现力, 易于各种曲面造型; 具有超耐候性和极强的抗老化能力; 粘接力强, 抗裂防渗, 能克服墙体微小龟裂, 对墙体有较好保护作用; 耐脏、抗污保洁性能好, 有极强的自净能力. 耐水、有憎水性, 能在气候潮湿及多雨地区使用; 色彩丰富, 均匀, 自然, 不发白, 不黄变; 硬度高, 厚度为乳胶漆的十倍.丙烯酸石头漆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初期干燥抗裂性: 不出现裂纹. 粘结强度: 常态> 1. 0 Mpa, 浸水> 0. 8 Mpa. 耐冷热循环性: 不剥落, 不起泡, 无裂纹, 无明显变化. 耐碱性: 不剥落, 不起泡, 不粉化, 无明显变化. 耐洗刷性: 涂膜无破损, 不起粉. 耐污性( 5 次循环) : 粘污率< 30%. 单位面积吸水率: < 30 g /m2 . 透水性( ml) : < 0. 5. 耐冲击性: 不剥落, 不起泡, 无裂纹, 无明显变化. 耐候性: 粉化250 h < 1. 起泡250 h 不起泡. 裂纹250 h 无裂纹. 变色250 h < 2 级.
2 丙烯酸石头漆涂料的结构
石头漆涂料结构上分为底油、骨架材料、面油三部分. ( 1) 底油: 起对底材表面进行封闭的作用. 凡是容易湿水、受潮的施工表面均须喷涂; 主要起隔绝底层水分、防碱和防污渍渗透的作用, 以免石头漆受水气或碱性侵蚀而造成脱落, 影响美观. ( 2) 骨架材料: 是涂料特有的一层成型层, 是主要构成部分, 它是石头漆涂料具有强烈质感、耐久性、极强度、抗裂防渗等功能的主要涂层. ( 3) 面油: 是涂料的表面层,其内加入各种耐湿、耐火、憎水材料, 有增加耐久性、耐脏性的作用.
3 丙烯酸石头漆涂料施工工艺
丙烯酸石头漆涂料施工又称复层花纹类外墙涂料施工, 即喷涂工程. 根据石头漆的饰面形状及施工特点, 石头漆可分为: 平滑型( 含石头漆、石彩漆) 、浮点型( 含小浮点、中浮点、大浮点) . 丙烯酸石头漆涂料施工工艺按施工顺序主要有: 基层处理、分格施工、埋( 贴) 分格线条施工、底油施工、喷涂施工、分格缝整理、面油施工、收尾与验收等. ( 1) 基层处理工艺. 1) 抹灰层起空鼓、起壳、开裂要修补平整, 底层砂浆标号要≥M5. 2) 基层要清洁, 不得有油污、浮沙. 3) 基层要干燥, 含水率< 15%, 碱性不宜过大. 4) 墙面养护. 现抹砂浆面, 夏季7d 以上; 冬季14 d 以上. 5) 修补基层缺陷采用107 胶加水泥和适量水调成的水泥腻子( 重量配合比为水泥∶107 胶∶水= 100∶20; 适量水) . 6) 批底. 用水泥腻子薄批一层, 随即用1m 的直尺检查, 使平整度达到2 mm 以内的误差. 用20 cm×15 cm 的木板垫砂纸在水泥终凝前( 批底后12 h 之内) , 砂磨平整. 按上述工序再批整一遍, 使墙面达到平整( 1 m 直尺检查误差不大于2 mm) 。光洁、颜色一致. 7) 批底的养护. 干燥的砂浆底要首先浇水湿润, 批后3 d 内不要使水泥腻子失水.( 2) 分格施工工艺. 根据设计图样分格; 尽量结合装饰物体的特点来造型, 可以分石块, 也可只分水平分格缝.( 3) 埋( 贴) 分格条施工工艺. 1) 水泥砂浆粉刷时留分格缝, 木板镶贴时留分格缝, 缝内用胶水调水泥修饰. 形状分“U ”型和“V ”型. 2) 贴胶带. 胶带宽度为8 mm 至25 mm. 贴胶带之前基底要批平, 并刷成统一颜色, 喷好石头漆待半干时撕下. 贴胶带必先贴纵线, 再贴横线, 对有接头处, 可钉上铁钉, 以免喷涂后找不出胶带源头. 3) 去除胶带. 喷涂后, 待石头漆半干时, 撕下胶带, 胶带去除必须小心, 不得影响涂料切角, 去除方法, 尽量往上拉开, 不要往前拉. 4) 割开基层埋分格缝. 分塑料凹槽, 埋设时用塑料纸将其包裹再嵌固、粉平.
( 4) 底油施工工艺. 1) 防水底油用量: 0. 1 kg / m2 . 2) 喷涂: 1 次( 用普通喷枪喷涂, 也可用辊筒滚涂) . 3) 养护时间: 10 h. 4) 由于石头漆自身防水效果好, 故使用油底的范围一般为木材面
.( 5) 喷涂施工工艺. 1) 喷涂前准备工作. 先处理好架子. 架子离墙距离40 cm, 检查架子的稳定性,固定性, 如发现有安全隐患, 要及时修补. 按照建筑物的造型分格, 每格不能超过2 m; 若超过了2 m, 喷出来会有接口. 开始喷涂前, 要把所有顶在墙面上的竹头、钢管头退出来, 或锯断. 喷涂前应确定所选用的喷枪嘴口径, 同时必须把同一工作面的喷枪嘴口径全部统一. 检查喷枪及空压机等设备是否运行正常, 材料、工具是否备齐. 2) 总体做法. 喷涂施工时, 涂料稠度必须适中, 工作空气压力在5~10 kg 之间, 喷射距离一般在40~60 cm, ( 但以40 cm 为宜) . 喷射时, 喷嘴中心线尽量与墙面垂直, 喷枪运动要平行于墙面, 运行速度要均匀. 开始喷涂, 最少要两个人以上同时喷漆, 从同一个方向喷过去, 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接口. 停歇( 施工缝) 最好在分格缝处. 分格条在喷涂后半干时揭去. 质量要求: 涂层表面均匀布满粗颗粒等填料, 颜色协调, 对不需喷涂部位, 预先用报纸等物覆盖.3) 不同饰面类型操作要点. 对于平滑型: 喷涂施工时, 二道成活. 涂料用量3~4 kg / m2 , 枪嘴口径选用4~6 mm, 工作压力为8 kg / cm2以上. 第一道喷涂, 要求底部覆盖均匀, 以基本覆盖为宜, 覆盖率约8 0% . 第二道喷涂, 在第一道喷涂后10~30 min , 部分收水后, 再喷第二层, 将墙面100% 覆盖, 达到2~3 mm 标准厚度.对于浮点型: 喷涂施工时, 二道成活, 枪嘴口径选用: 小浮点5~5. 5 mm; 中浮点6~8 mm; 大浮点8~10 mm; 工作压力选用: 小浮点8 kg / cm2以上, 气阀开度2/ 3 以上; 中浮点5~7 kg / cm2, 气阀开度适当( 在实际操作中领会) ; 大浮点4~5 kg/ m2.浮点的大小主要由涂料稠度强度枪嘴口径、工作气压决定, 料过稀, 枪嘴口径小, 工作气压大, 喷出的是小浮点, 随着嘴口径逐渐增大, 工作气压逐渐降低, 喷涂的表面效果则由小至中逐渐到大浮点.操作: 选用合适的喷枪嘴; 做第一层底色喷涂应将墙面覆盖100%; 约20~30 min 后, 再喷第二层;做第二层喷涂时, 空压机工作气压要保持强大, 同时, 喷枪的阀门不要开尽, 阀门开关由小开至大, 喷涂的表面效果则由大浮点至中浮点. 操作中按需要来调节阀门. 一些特殊双色或三色浮点, 需按实际情况作第三层喷涂. 根据设计要求的浮点大小疏密, 先用纤维板或胶合板( 0. 5 m 即可) 制作样板, 施工时必须经常对照样板, 以保持整个墙面浮点比较均匀一致. 操作中必须做到“直视、直喷”,这是保持浮点质量的关键.
( 6) 分格缝整理要点.
胶带分格缝应在石头漆半干时撕掉, 待石头漆干透后用砂轮片打磨边, 嵌埋分格条应在石头漆干后撕去塑料纸.
( 7) 面油喷( 滚) 要点.
整理墙面: 在喷( 滚) 面油前将石头漆表面有锐角的颗粒磨平, 以增加石头漆美感及减少锐利并避免灰尘渍留. 上面油时间: 待石头漆完全硬化( 24 h 后) 可全面喷( 滚) 面油. 滚面有手法: 要有专人辊面和专人跟后收面油, 工具均是滚子. 面油要横滚、竖滚再滚. 面油是透明液体, 滚涂时不易分辨是否均匀, 所以操作时要特别小心, 一旦不均匀会导致墙面发花.
( 8) 收尾与验收
处理好所有拉架子的钢筋, 钢筋全部剪掉, 不能留头, 然后用石头漆补好. 拆架子前验收: 拆架前必须搞好全面质量验收, 仔细检查, 看整体效果有没有不均匀和漏处理问题以及面油是否滚匀等.
4 石头漆内外墙涂料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