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喷涂涂料概论-喷涂涂料介绍
涂料的功能
•增加美观:
—金属感、珠光效果、光泽
度、手感、磨砂效果等。
•保护素材:
—防止素材劣化、老化等。
•赋予机能性:
—-EMI屏蔽、抗菌、绝缘、
防污等。
•标识作用;
—-通过涂料的不同色彩,喷在特定产品上以标明其用途。
漆膜的组成成份
•不挥发成份(漆膜形成的要素)。
•不挥发成份(漆膜形成的要素)。
—树脂
—颜料
—添加剂(助剂)
•挥发成份。
—溶剂(开油水)
涂料树脂
•树脂是油漆成膜物质的主体,其作用是使颜料
保持明亮状态,使之坚固耐久并能粘附在物
体表面,是决定涂料类型的物质。
•成膜树脂具有一定的保护与装饰作用,如光
泽、硬度、弹性、耐水、耐酸碱等。
•成膜树脂通过化学、物理改性后,可以提高漆
膜的耐磨、附着力、防蚀性和韧性等。
•成膜树脂成膜方式:
—物理成膜:单纯地靠溶剂蒸发成膜。例
如,硝基产品以及热塑型丙烯酸产品。
—化学成膜:通过化学反应使得油漆或清漆
固化。
涂料颜料
•颜料不能单独成膜。
•颜料是带有颜色的化合物,经过精细研磨后以粉末的形式加入油漆。 其作用是使油漆具有颜 色,同时改变油漆的遮 盖能力。
•好的颜料应该 具有出色的耐光性和耐候性,经过长时间的使 用,油漆的颜色和遮盖 能力都不会改变。
•着色颜料:
—即素色漆。
•银粉颜料:
—粒径:即铝粉颗粒大小。
—辉度感:铝粉的闪度。
•珍珠颜料:
—色调:白色系、着色系、偏光系。
—粒径:即云母片颗粒大小。
•体质颜料:
—消光剂。
•颜色三要素:
—亮度:白–黑、铝粉的闪度。
—色相:颜色的本相,红,蓝、黄等。
—彩度:鲜艳度,即颜色的纯度。
•各色相之间的关系:
—三原色:红、黄、蓝(红、绿蓝
是指光源三原色)
—三间色:紫、橙、绿
—冷暧色:蓝–绿–黄–橙–红
•各色调的特征:
a)铝粉色(颗粒直径和色调的关系)
颗粒直径:小 大
遮盖力 :强 弱
金属感 :小 大
b)珍珠色(珍珠粒径和辉度感的关系)
遮盖力差。
粒径 : 小 大
辉度感: 小 大
c)光泽度的影响
光泽 : 低 高
耐磨 : 劣 良
附着力 : 差 良
涂料颜色
涂料助剂
•辅助溶剂在涂料中属辅助成膜物质 。
•助剂在涂料中的用量很少,一般小于5%,有的只有10万分之几。
•涂料用助剂种类很多,如湿润分散剂、表面状态控制剂、浮色发花防止剂、防沉剂、消泡剂、催干剂、防结皮剂、消光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等。
•固化剂:固化剂一经加入,涂料就开始固化,因此配好的涂料要在八小时内用完。
•流平剂:能降低涂料的界面张力,从而提高涂料对被涂装表面的浸润性,改善流平性。此剂加入后也需在八小时内用完。
涂料溶剂的作用
•主要作用是能够充分溶解漆料中的树脂,使油漆能够更好喷涂。
•改善颜料在漆基中的湿润性、分散性,从而起到缩短研磨时间,改进生产工艺的作用。
•提高涂料的贮存稳定性,有防止涂料在贮存中出现结皮、沉淀、胶化等作用。
•改善涂料的施工性能,可以防止漆膜流挂、起皱、刷痕,并可改善涂料的干燥性能,缩短干燥时间。
•有提高漆膜光泽、柔韧性、热稳定性和耐紫外线的作用。
涂料的生产工艺
•素色漆的生产:
—分散—研磨—检验—分散—调色
—检验—过滤—包装。
•铝粉、珍珠色漆的生产:
—分散—调色—检验—过滤—包装。
•面漆的生产:
—分散—检验—过滤—包装。
—加消光粉—分散—检验—过滤— 包装。
涂料的分类及性能
•单液型涂料
1)溶剂挥发型:
优点:操作性好,金属感好,干燥条件影响小。
缺点:涂膜性能较差(与其他涂料系相比),光泽度不高。
2)紫外线光固化型(UV涂料):
优点:耐磨性好,干燥快(喷涂后可以立即使用)。
缺点:UV照射条件的影响大,不可以进行打磨重喷
•双液型涂料:
利用助剂固化剂硬化,一般只需要IR灯烘烤,优点是素材适应性广,可对应高光,可打磨重喷。缺点:操作性较差。
•涂装中通常要用底漆、中层漆、面漆等多种涂料。它们在涂层中的位置不同,对其性能和涂装的要求也不一样。
•底漆;是整个涂层的基础。
—附着力要好。
—对被涂材料要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它与中层漆或面漆要有良好的配套性,不应
含有能渗入上层漆膜的有机色素,以免渗色。
—底漆要有一定的弹性,不应由于被涂产品的
湿胀干缩、热胀冷缩而造成龟裂、脱落。
•面漆:光敏涂料(UV固化型涂料)和聚氨酯漆(PU涂料)
•光敏涂料(UV固化型涂料):
—用光敏剂通过光聚合使涂料中主要成膜物质的分子
聚合而固化成膜的涂料涂料就是“光敏涂料”。
—紫外线固化成膜,时间短,热影响小。可以不作漆
膜修整。
•聚氨酯漆(PU涂料):
—利用固化剂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漆膜。
—PU涂料附着力强,耐寒耐热耐水好,柔韧性可
以在一定程序上通过制漆组分与工艺得调整。
—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影响成膜,成膜后放置一星期或700C连续烘烤48小时达到完全固化做才能性能测试。
涂料性能要素
•基本要素:
–粘度(与组成树脂粘度相应)
–固体份(成膜物质即不挥发份)
–遮盖力(利用黑白格喷涂测试,色漆,铝粉, 珍
珠粉)
–附着力(根据素材不同,油漆不同)
•其他性能要求:
–耐磨测试
–硬度测试
–人工汗测试
–柔韧性测试
–及特种油漆的专业要求
涂料的缺陷和改善措施
•结皮现象:涂料在储存或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表面空气或油漆表面粘度增高,形成一层油皮。
•结皮因素:
—涂料中干性油含量太高。
—涂料表面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
—涂料本身粘度过高。
•改善措施:
—依据涂料性能适当调整涂料中干性油比例。
—减少涂料表面与空气接触。
—生产过程中适当调低粘度,并及时密封剩油
和调配好的油料。
•沉淀现象:涂料出现分层,下层形成结块
•沉淀原因:
—金属色涂料由于其铝粉/珍珠粉比光油重。
—储存时间过长或稀释后放置时间过长。
—涂料中防沉剂用量不当或没加防沉剂。
•改善措施:
—如未过期,生产时应充分搅均分散。
—稀释后,用拉丝膜绝对密封,
—退供应商重新调整。
•胶化:油漆成棉花状,无应用作用。
—一般出现在油漆过了储存保质期或储存环境温度过高。
—改善储存条件,最佳储存温度为100C-300C
•浮色:在储存内出现油漆表面浮出一层颜色。
原因:
—由于色漆中颜料比重小于光油。
—涂料中浮色发花防止剂用量不当。
—过涂料保质期。
措施:
—生产过程中充分搅均分散。
—如生产过程中充分搅拌仍出现浮色,则需要退供应商改善。
涂料的有害性及使用安全
•大多数涂、溶剂及其辅料,不但易燃,还有毒性。
—途径:呼吸、皮肤渗入。
—后果:对眼、鼻、喉、肺的刺激作用,并能引发呼吸、神经、造血系统疾病。
•通常燃料气体密度小于空气,而溶剂蒸气的密度则大于空气,挥发后便往低处流,停滞在地面低洼的地方。所以通风口要靠近地面。
•措施:尽量避免皮肤接触涂料,不可用溶剂洗手,戴防溶剂手套和防毒面具。
涂料发展趋势
•涂料家族的成员有酚醛漆、环氧漆、氨基漆、聚酯漆、聚氨酯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酚醛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聚酯树脂、聚氨基甲酸酯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从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漆膜性能出发,涂料正向高固体、无溶剂、粉末化、复合基料、水性化方面发展。同时,尽量摆脱手工操作,实现涂装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